本文作者:峻延

河南人大代表发言被掌声打断3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峻延 03-09 21
河南人大代表发言被掌声打断3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摘要: 在2025年3月7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一位74岁的老支书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务实的行动,赢得了全场三次热烈的掌声,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

在2025年3月7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一位74岁的老支书以其真挚的情感和务实的行动,赢得了全场三次热烈的掌声,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李连成的发言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魅力,更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前景,本文将结合李连成的发言内容,探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连成与西辛庄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贫穷到富裕的蜕变

西辛庄村,一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在李连成的带领下,实现了从贫穷到富裕的华丽转身,1991年,李连成当选村支书时,西辛庄村的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民们只能依靠刮盐土、熬土盐勉强维持生计,面对这样的困境,李连成没有退缩,而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他带头建起蔬菜大棚,把自家年收入3万的大棚无偿转让给贫困户,喊出“干部要带头吃亏”的口号,这一举动不仅打动了村民,更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在李连成的带领下,西辛庄村逐渐发展起造纸厂、垃圾车和洒水车制造厂,还有电光源产业集群,产品远销欧美,西辛庄村总产值达5.2亿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近4万元,成了人人羡慕的“亿元村”。

现代化新农村的典范

李连成在发言中提到,“啥是西辛庄的‘现代化’?就是城里有啥咱有啥。”这句话不仅道出了西辛庄村的发展目标,更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如今的西辛庄村,环境整洁,家家户户住上3层带电梯的小楼,水电燃气有免费额度,孩子上学费用全免,看病医保报销后村里还全额兜底,曾经打麻将、告状、打架的现象没了,村子一片和谐,村民们都说共产党好。

真实与坦诚的力量

李连成在发言中的真实与坦诚,也赢得了全场的掌声,他一开场就坦言“我没读过书,也不会说普通话,要是有听不懂的地方,我再讲一遍”,这份真实和坦率,瞬间拉近了与现场所有人的距离,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与毫无保留,他的讲述里,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只有曾经“刮盐土熬盐”的艰难过往,与如今“三层小楼带电梯”的鲜明对比,这些真实的细节,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乡村发展的不易,也撕掉了那些“乡村振兴靠口号”的虚假伪装。

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敢闯敢干的劲头

河南人大代表发言被掌声打断3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西辛庄村的成功,离不开李连成敢闯敢干的劲头,他带领村民在关键节点转型升级,从蔬菜大棚到智慧农业,从村办工厂到产业集群,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这种敢闯敢干的劲头,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内生动力”。

无私奉献的精神

“干部要带头吃亏”是李连成一直践行的准则,他以身作则,无偿转让自家大棚给贫困户,30年未占集体一分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更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和创造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要更多像李连成这样的带头人,用实际行动诠释无私奉献的精神。

民主治理的思想

“群众反对啥就别干啥”是李连成在发言中提到的另一句金句,这充分体现了民主治理的思想,只有充分考虑群众的想法,得到群众的支持,乡村的发展才能顺利推进,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

集体创业的模式

西辛庄村的成功并非依靠特殊的政策倾斜,而是靠“全村股份制”的集体创业模式,从最初的蔬菜大棚到后来的电光源产业,从免费医疗的实现到智慧农田的建设,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全体村民的智慧和力量,这种“造血式”的发展模式,让西辛庄村具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依赖外部的扶持。

河南人大代表发言被掌声打断3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人才流失与科技落后

当前,农村地区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和科技落后的问题,大量年轻人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人才匮乏,农村的科技应用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难以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解决方案

  • 加强科技人才下农村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 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资金短缺与融资难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当前农村地区普遍面临资金短缺和融资难的问题,这限制了乡村振兴的推进速度和效果。

解决方案

  •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支持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
  •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渠道。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基础设施薄弱与公共服务不足

河南人大代表发言被掌声打断3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薄弱,这制约了乡村振兴的进一步发展。

解决方案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结语与展望

李连成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的发言,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魅力和担当,更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和广阔前景,西辛庄村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更多像李连成这样的带头人,用实际行动诠释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利益;需要创新集体创业的发展模式;需要解决人才流失、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薄弱等挑战。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必将实现,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乡村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每一个村庄都将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好家园;每一个农民都将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每一个地区都将实现更加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