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积电被整碗端走台湾还剩什么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半导体产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全球经济的版图上,而在这颗明珠之中,台积电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存在之一,近年来,随着台积电一步步加大在美国的投资,并加速转移先进制程技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如果台积电真的被“整碗端走”,台湾还剩下什么?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台积电对台湾的重要性,台积电不仅是台湾经济的顶梁柱,更是科技领域的“定海神针”,它贡献了台湾16%的出口额,上缴的税收占全台的6%,还带动了多达40万人就业,因为台积电,新竹科技园区的房价在十年内翻了一倍,周边围绕着它形成了庞大而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集群,让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稳稳占据一席之地,可以说,一旦台积电出现问题,台湾经济必然“伤筋动骨”,科技发展也会陷入停滞。
如今的台积电却一步步陷入美国精心布置的“圈套”,从2020年被美国《芯片法案》的补贴诱惑,踏上赴美建厂之路开始,台积电就逐渐被美国拿捏,这些年,对美投资不断攀升,从最初的120亿美元,到后来的250亿美元,再到如今的650亿美元,现在又追加1000亿美元,先进制程转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从最初计划转移1座5纳米厂,到如今可能要转移2-3座4纳米/3纳米/2纳米厂,曾经“将最先进制程留在台湾”的承诺早已化为泡影。
面对这样的局面,岛内外对台积电逐渐“去台化”的担忧愈发浓重,台积电迅速“去台化”,绝非正常的商业逻辑,要知道,美国与台湾在法律制度、供应链、文化及员工价值观上皆有极大差异,台积电在美工厂的运营成本比岛内高30%以上,其前董事长刘德音曾表示,“技术转移,将损失几百亿美元”,创办人张忠谋也不止在一个场合发声,赴美投资“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但尽管如此,台积电还是一步步走向了“去台化”的道路。
如果台积电真的被“整碗端走”,台湾会面临怎样的局面呢?
经济上,台湾将遭受重创,台积电是台湾的支柱产业,一旦失去,预估直接损失将超过千亿美元,40万从业者很可能面临失业困境,大量人员失业,消费市场也会随之萎缩,相关上下游产业也将遭受重创,新竹等地因产业聚集而上涨的房价也可能因人才外流和投资撤离而崩盘,曾经繁华热闹、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之都”,如今可能会变得一片萧条。
技术上,台湾将失去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话语权,随着3纳米以下制程技术转移到美国,台湾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将荡然无存,未来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将举步维艰,很难再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竞争。
地缘政治上,台湾也将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美国前官员早就直言,台湾要是没了芯片这一重要筹码,就会从美国眼中的“棋子”变成“弃子”,到时候,台湾在国际上的处境将更加艰难,很难再获得美国的支持和保护。
更令人担忧的是人才外流问题,大量台积电工程师被调往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这些人才是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力量,一旦他们流失,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将更加堪忧。
我们也不能过于悲观,毕竟,台湾还有其他的产业和优势可以依靠,比如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等,在半导体产业被重创的情况下,这些产业想要崛起也绝非易事,它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支持,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发展和壮大。
对于台湾来说,防止台积电被“整碗端走”已经迫在眉睫,台湾当局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半导体产业对台湾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它,比如加强与美国的沟通和协商,争取更多的利益和保护;也要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提高台湾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台湾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不被削弱。
台积电被“整碗端走”对台湾来说将是一场全方位的灾难,它不仅会削弱台湾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还会影响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它的发生,我们才能确保台湾的未来和民众的福祉不被宵小之徒如此消耗和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