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小葶

保时捷售价跌破40万?揭秘噱头背后

小葶 2024-10-28 37
保时捷售价跌破40万?揭秘噱头背后摘要: 一则关于保时捷售价跌破40万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豪华汽车品牌中的佼佼者,保时捷一直以来以其卓越的性能和昂贵的价格著称,此次深圳某经销商对2024款Macan 2.0T...

一则关于保时捷售价跌破40万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豪华汽车品牌中的佼佼者,保时捷一直以来以其卓越的性能和昂贵的价格著称,此次深圳某经销商对2024款Macan 2.0T车型的大幅降价,裸车报价最低可达35.8万元,相当于打了六折,无疑打破了保时捷在消费者心中的价格底线,这一消息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这一降价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揭秘。

降价事件始末

据报道,深圳某保时捷经销商对2024款Macan 2.0T车型进行了大幅降价,裸车报价最低可达35.8万元,而这款车型的厂商指导价是57.80万元,这一价格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迅速引发了消费者的关注和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这是保时捷售价首次跌破40万大关,堪称豪华车市场的一次“地震”。

当澎湃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联系深圳和广东地区的多家保时捷4S店时,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答复,多家门店的工作人员表示,店内并没有类似的促销活动,也从未听说过如此低的售价,据门店报价,Macan裸车价均高于40万元,折扣力度约为略高于七折,而落地价则基本都在60万元左右,最低报价也要“五十几万元”,具体则需到店详谈。

这一差异引发了人们的质疑,难道降价只是个别经销商的个别行为?还是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商业逻辑?

裸车价与落地价的差异

在汽车经销行业内,裸车价指的是车辆本身的价格,不包括任何其他费用,是汽车经销商单纯针对汽车这个商品本身制定的价格,一般是在官方指导价的基础之上进行小幅调整,而落地价则是指购买汽车后到真正可以上路行驶所花费的所有费用,包括了裸车价、车辆购置税、保险费用、上牌费等一系列开支。

保时捷售价跌破40万?揭秘噱头背后

不少汽车经销商为了吸引消费者,特意将裸车价设置得较低,但是会要求消费者在店内购买保险、选择时间更长的金融方案、加装高价配件等,以此来获得更多利润,裸车价和落地价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于保时捷此次降价事件,有汽车经销商集团内部人士表示,这更可能是一种噱头,虽然Macan因为是保时捷的低价车型总被开玩笑说不是保时捷,但是厂商对于品牌一定会有严格的控价制度,35.8万元的裸车价,落地价如果不让消费者做金融、加装,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保时捷在华销量下滑

尽管降价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但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并未因此得到提升,据保时捷公布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全球累计交付量为22.6万辆,同比下降7%,在中国市场的下滑最为剧烈,交付量约为4.33万辆,同比下滑幅度达29%。

保时捷表示,全球交付量下滑主要是由于产品供应有限,对于中国市场交付量的下降,该公司则表示是由于“中国市场持续紧张以及保时捷注重价值导向的销售策略”。

从具体车型来看,保时捷Cayenne是该品牌交付量最高的车型,今年1-9月累计交付7.77万辆,同比增长21%,创下了历史最高交付纪录,而Macan车型前9个月的交付量仅有5.5万辆,同比下滑多达20%,保时捷方面称Macan的销量下降主要是由于正在面临车型换代。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第一次出现销量下滑,去年,中国成为了保时捷2023年全球范围内唯一下滑的单一市场,同比降幅达15%,而这已经是其连续两年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2023年,北美地区也取代中国成为保时捷最大单一市场。

降价背后的商业逻辑

保时捷售价跌破40万?揭秘噱头背后

面对销量下滑的困境,保时捷为何还要选择降价?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降价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豪华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少豪华汽车品牌都选择了降价促销,保时捷作为豪华汽车品牌中的佼佼者,自然也不例外。

降价也是保时捷应对市场变化的一种策略,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保时捷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销售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降价促销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还可以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降价并非万能药,从保时捷此次降价的效果来看,虽然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并未能显著提升销量,这说明,降价并非解决销量下滑的根本之道,保时捷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销量下滑的问题,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保时捷的应对策略

面对销量下滑的困境,保时捷也在积极寻求应对策略,保时捷正在扩建研发团队,发起智能化冲锋,通过引入更多的智能化技术,提升产品的科技感和竞争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