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焙佳

发改委重申,规范行政行为,严禁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营造公平营商环境

焙佳 2024-10-09 50
发改委重申,规范行政行为,严禁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营造公平营商环境摘要: 在当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

在当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和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始终站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沿,近期再次重申并强调,各级政府部门在执法监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杜绝“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不当行政行为,以实际行动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日益凸显,其合法权益的保护成为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部分地方和部门在执法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三乱”现象,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挫伤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还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阻碍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发改委此次重申禁令,旨在通过强化制度约束和监管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三乱”问题,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不仅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的具体表现及危害

乱罚款:主要表现为执法部门在缺乏明确法律依据或自由裁量权过大的情况下,随意对企业进行罚款,甚至以罚款为目的进行执法,这种行为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还可能导致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乱检查:部分执法部门频繁、重复地对企业进行各类检查,不仅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检查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更是让企业苦不堪言。

乱查封:在未经充分调查取证或程序不合法的情况下,对企业资产进行查封、扣押,严重侵害了企业的财产权,这种极端手段不仅破坏了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发改委重申,规范行政行为,严禁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营造公平营商环境

“三乱”现象的存在,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发改委的应对措施与行动

面对“三乱”问题,发改委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制度建设、监管机制、执法规范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整治和规范行政行为。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执法权限、程序和标准,减少自由裁量权,为依法行政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等制度,明确执法责任,强化内部监督,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合规。

发改委重申,规范行政行为,严禁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营造公平营商环境

3、优化监管方式: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减少对企业的无谓干扰。

4、强化执法培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确保执法行为既严格又公正。

5、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企业投诉举报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三乱”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及时查处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慑。

6、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应用,对守信企业给予更多便利和支持,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营造“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良好氛围。

发改委重申,规范行政行为,严禁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营造公平营商环境

成效与展望

经过一系列努力,我国营商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三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企业负担明显减轻,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逐步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发改委将继续发挥牵头作用,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监管力度、优化服务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也将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发改委重申并坚决执行“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的禁令,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营商环境将会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