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暴涨,大额存单不香了?
A股市场迎来了一轮前所未有的暴涨行情,沪指突破3300点,创年内新高,而与此同时,曾经备受追捧的银行大额存单却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环,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讨论:A股暴涨之下,大额存单是否真的不香了?
A股市场的暴涨背景
A股市场的此轮暴涨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经济稳步复苏成为股市上涨的强大引擎,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企业复工复产加速推进,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市场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信心得到提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如减税降费、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为股市注入了活力,政策面的支持也为A股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监管层积极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如注册制的实施、金融开放步伐加快等,增强了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吸引了国内外资金的涌入。
央行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市场资金面充裕,进一步推升了股市估值,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股票作为相对高收益资产的吸引力提升,加之互联网券商的普及降低了投资门槛,大量散户涌入市场,形成了“羊群效应”,助推股价上行。
大额存单的现状与挑战
大额存单,作为一种由银行发行的定期存款凭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收益和一定的流动性特点,长期以来深受保守型投资者青睐,随着A股市场的暴涨,以及银行多次降息导致大额存单利率调降,大额存单的市场吸引力逐渐减弱。
大额存单的利率优势不再明显,在多次降息后,大额存单的利率普遍降至“2字头”,与银行存款产品之间的利率差大幅缩小,建设银行1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为1.8%,而定期存款产品利率为1.7%,差距微乎其微,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甚至与存款产品利率相同,使得大额存单在收益上失去了竞争力。
A股市场的暴涨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股市,部分投资者选择将大额存单资金套现进入股市,以追求更高的收益,据澎湃新闻报道,多家银行APP内出现大额存单转让现象,部分投资者在买入大额存单后不久便选择转让,以获取资金投资股市。
投资者如何抉择?
面对A股暴涨与大额存单收益优势减弱的现实,投资者该如何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关键在于充分认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明确投资目标,做好资产配置。
对于风险偏好较高、愿意承受短期波动以换取长期收益增长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对A股的投资比例,但需注重分散投资,精选行业和个股,避免盲目跟风,利用定投、分批买入等方式降低市场波动影响,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而对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尤其是临近退休、依赖投资收益生活的群体,大额存单仍不失为保值增值的重要工具,尽管当前收益率有所下滑,但仍高于多数理财产品,且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投资者可关注不同银行的大额存单产品,选择利率较高、期限适中、流动性较好的产品进行投资。
投资者还可考虑将资金分配至债券、基金、黄金、保险等多元化的投资品种,以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优化,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投资者可以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灵活调整投资策略,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
A股暴涨与大额存单不香的现象,反映了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投资偏好的变化,这并不意味着大额存单就此失去投资价值,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理性看待A股暴涨与大额存单的相对地位,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与资金使用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投资者可以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把握机遇,实现财富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