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雨量破历史纪录,2024年暴雨纪实
上海雨量破历史纪录:极端天气下的城市应对与挑战
2024年的上海,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雨考验,在这场自然力量的肆虐下,多个区域的降雨量不仅突破了历史纪录,还给城市的排水系统、交通出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将从暴雨的成因、过程、影响以及城市的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详细记录并分析这一历史性的天气事件。
暴雨成因与预警
2024年,上海遭遇了多个强降水云团和台风“普拉桑”的共同影响,导致降雨量急剧增加,特别是8月和9月,成为暴雨频发的关键时期。
8月暴雨预警:8月11日13时3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市中北部地区将出现一小时雨量达50毫米以上的短时强降水,随后,随着降水云团的增强,预警信号不断升级,最终在8月12日12时37分更新为暴雨橙色预警。
台风“普拉桑”影响:9月19日,今年第14号台风“普拉桑”在上海市奉贤区沿海二次登陆,其尾部残余环流持续影响上海,带来了更为猛烈的降雨,9月20日凌晨至上午,上海全市普降大雨,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奉贤四团镇和浦东泥城镇的降雨量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暴雨过程与数据
降雨强度:9月20日,奉贤四团杨家宅气象观测站记录的最大过程雨量为340.9毫米,而浦东泥城公园气象观测站的最大小时雨量达到了惊人的116毫米,这两个测站6小时累计雨量均超过300毫米,分别打破了浦东和奉贤的历史记录。
降雨范围:降雨主要集中在奉贤区、浦东新区、闵行区等地,这些区域成为暴雨的重灾区,全市范围内,共有28个测站达到特大暴雨程度,123个测站达到大暴雨程度,分别占全市测站总数的4.6%和20.0%。
水文影响:暴雨导致黄浦公园、米市渡等22个水文测站超警戒水位,城市内涝风险急剧上升,部分低洼地区积水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
城市影响与应对
1. 交通出行受阻
暴雨导致多条道路积水严重,部分下立交采取封交措施,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市民出行困难,不少上班族只能选择步行或骑行涉水上班,部分区域甚至出现了“看海”的景象。
2. 居民生活受影响
暴雨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还导致部分小区和居民楼出现积水、停电等问题,一些低洼地区的居民家中进水,生活物资受损严重,暴雨还引发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超负荷运行,部分区域出现污水倒灌现象。
3. 应急响应与救援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上海市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市防汛指挥部决定同步启动中心城区、嘉定区、宝山区、闵行区以及浦东北部地区的防汛防台Ⅲ级响应行动,并多次升级预警信号和应急响应级别。
排水防涝:加强低洼、易受淹地区的排水防涝工作,调集排水设备和人员紧急排水。
交通疏导:交警部门加强路面巡逻和交通疏导,确保主要道路畅通无阻。
人员转移:对受威胁地区的居民进行紧急疏散和转移安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 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在暴雨面前,社会各界也积极行动起来,志愿者们自发组织起来,为受灾群众提供物资援助和心理支持;媒体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和救援进展,引导市民科学应对暴雨天气;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捐赠物资和资金支持抗灾救灾工作。
反思与展望
1. 反思不足
虽然上海市在应对此次暴雨过程中展现出了较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救援效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部分地区的排水系统仍显薄弱,难以应对极端天气下的强降雨;部分居民对暴雨预警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缺乏必要的自救互救能力。
2. 展望未来
针对此次暴雨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上海市应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具体而言:
完善排水系统:加大对排水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加强预警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暴雨预警信息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