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瀚翀

职业打假人被羁押1004天获国赔52万,正义与法律的较量

瀚翀 2024-09-12 32
职业打假人被羁押1004天获国赔52万,正义与法律的较量摘要: 正义终现:职业打假人黄林羁押千日后获国赔52万在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每一个案例都是对法律公正性的检验,一起备受关注的职业打假人案件终于尘埃落定,黄林(化名)在经历了长达1004天的羁...

正义终现:职业打假人黄林羁押千日后获国赔52万

在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每一个案例都是对法律公正性的检验,一起备受关注的职业打假人案件终于尘埃落定,黄林(化名)在经历了长达1004天的羁押后,终于获得了无罪判决,并获得了总计524,289.76元的国家赔偿,这一事件不仅彰显了法律的公正与严谨,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职业打假行为及其法律边界的广泛讨论。

案件始末:从打假到被羁押

黄林,一个来自广西、曾在广东惠州务工的普通工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新闻中了解到职业打假人的成功案例,从而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2015年,他自学相关法律知识,开始了全职的线下打假生涯,黄林主要聚焦于购买无中文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进口食品,随后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并与商家协商赔偿。

2017年至2018年间,黄林在东莞市多个镇街的商店购买了来自中国香港、日本等地的进口食品,发现这些商品存在无中文标签、来自日本核辐射地区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问题,他随即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并在监管部门的调解下,成功与商家协商获得赔偿,两年间,黄林通过“打假”赚取了超过二十万元的赔偿,但他坚称这些索赔金额都是按照法律规定来的。

职业打假人被羁押1004天获国赔52万,正义与法律的较量

黄林的打假行为也引起了公安机关的注意,2019年11月27日,黄林因涉嫌敲诈勒索罪被羁押,随后被刑事拘留并逮捕,一审法院判处他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5万元,面对这一判决,黄林坚决不服,提起了上诉,案件经过多次审理,最终在2023年11月8日,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作出无罪判决,认定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黄林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法律较量:从有罪到无罪的转变

黄林的案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其漫长的羁押时间,更在于案件本身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一审法院认为,黄林通过举报后利用商家对食药监处罚的担忧,索取财物,构成敲诈勒索罪,二审法院在查明事实后,推翻了这一判决。

东莞中院指出,黄林的行为虽然在民事领域存在一定争议,但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敲诈勒索,他向商家索赔的行为基于相关法律规定,其举报行动也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使,案涉商家确实存在违法经营的行为,如销售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销售来自日本核辐射地区的食品等,黄林的行为不应被认定为敲诈勒索。

二审法院还强调,现阶段食品药品领域中知假买假或职业打假行为并不为法律所禁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并未明确禁止以牟利为目的的个人知假买假行为以及否定其消费者的身份,黄林所获得的款项数额也并未超出相关法律所规定的请求权基础和范围。

国家赔偿:正义与尊重的回归

在获得无罪判决后,黄林随即向国家提出了赔偿申请,2024年8月12日,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裁定支付黄林人身自由赔偿金464,289.76元、精神损害抚慰金60,000元,共计524,289.76元,这一赔偿决定不仅是对黄林个人权益的维护,更是对法律公正性的体现。

黄林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和法院未作出道歉表示不满,他认为,自己经历了长达1004天的羁押和多次审判的煎熬,精神损害远非6万元所能弥补,为此,他已于2024年9月8日向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重新作出赔偿决定。

黄林的这一举动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人们对他坚持维护自身权益的勇气表示敬佩;也引发了对职业打假行为及其法律边界的深入讨论,如何平衡职业打假人的合法权利与商家的合法权益?如何界定职业打假行为的法律边界?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未来的法律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黄林的案件虽然曲折坎坷,但最终还是迎来了正义的曙光,他的经历不仅是对个人权益的捍卫,更是对法律公正性的有力证明,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类似的案件能够得到公正处理,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加强对职业打假行为的关注和研究,为构建更加和谐、公正的市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