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重要性与应用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高层建筑成为解决人口密集区域居住和办公需求的重要方式,高层建筑因其高度大、人员密集、功能复杂等特点,在火灾发生时往往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如何确保高层建筑在火灾中的安全性能,成为了建筑设计与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点问题,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防火措施,提高建筑的防火安全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规范制定背景及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近40座,百米以上高层建筑更是数以万计,这些高层建筑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形象,但在消防安全方面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10年上海静安区胶州路教师公寓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2017年6月14日凌晨,英国伦敦格伦费尔塔公寓楼发生大火,至少79人遇难……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对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重要性的深刻反思。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发生,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等,并于2014年发布了最新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14(以下简称《高规》),对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为提高我国高层建筑整体防火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规范主要内容解读
《高规》共分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平面布置、防火分区与构造、安全疏散设施、灭火救援设施、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电气、可燃物控制、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划分及其设置场所举例等14章内容,涵盖面广,体系完整,操作性强,以下就其中几个重点章节进行解读:
1、防火分区与构造:要求根据建筑物性质、使用功能、火灾危险性等因素合理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相关规定;同时明确指出不同耐火等级建筑内各构件的最低耐火极限要求,强调建筑结构应具备足够的耐火性能。
2、安全疏散设施:提出楼梯间、前室门均应采用乙级及以上防火门;鼓励采用剪刀楼梯间,以提高疏散效率;要求每层设置可供消防员使用的专用通道或电梯。
3、灭火救援设施:强调需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以及机械排烟设施;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还需增设避难层(间),并配备相应消防设备。
4、电气防火:对配电线路敷设方式、开关插座安装位置作出详细规定,防止因电气故障引发火灾。
5、装修材料选择:倡导使用不燃或难燃型装修材料,限制使用可燃性较强材料,减少火源蔓延风险。
四、规范执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取得了显著成效,《高规》得到了较好贯彻实施,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方仍存在一些问题:
1、设计单位对于规范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设计方案中存在一定偏差;
2、施工环节监管力度不够,有时会出现偷工减料现象;
3、维护保养不到位,导致一些原本符合要求的设施逐渐失效。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1、加强对设计单位的培训教育,提高其业务能力;
2、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
3、强化日常巡查维护,确保各项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五、结语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作为指导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工作的权威文件,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不断优化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努力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高层建筑防火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