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甘肃回应硫超标枸杞问题,严查违规,守护食品安全
青海、甘肃联合行动,严查“硫超标”枸杞,守护消费者健康
近年来,枸杞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性品种,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药用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近期央视财经《财经调查》栏目曝光的“硫超标”枸杞问题,却给这一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和甘肃省靖远县作为枸杞的主要产区,迅速响应,成立专项调查组,对违规违法生产加工行为进行彻查,并承诺将依法严惩相关责任人,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农户利益。
央视曝光:揭开“硫超标”枸杞黑幕
2024年9月1日晚,央视财经《财经调查》栏目播出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报道,揭露了青海省格尔木市和甘肃省靖远县部分枸杞生产区存在的违规违法生产加工问题,报道指出,为了提升枸杞的卖相和价格,一些不法商户在生产过程中违规使用焦亚硫酸钠和工业硫磺进行“提色增艳”,导致枸杞中二氧化硫含量严重超标,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在格尔木市,枸杞因其颗粒大、色泽鲜红、果肉厚实、含糖量高等优势,一直备受市场青睐,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户为了将品相不佳的枸杞卖出好价钱,不惜违规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加工,尽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枸杞产业发展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焦亚硫酸钠及其替代品,但商户们为了利益,仍然铤而走险。
而在甘肃省靖远县,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作为“枸杞小镇”的五合镇,枸杞种植面积达28万亩,遍布全县14个乡镇,记者发现,为了保持枸杞的鲜亮和不易腐坏,部分商户采用工业硫磺进行熏制,夜幕下,多处可见的熏制棚成了村庄一景,强烈的异味让记者泪流满面、呼吸困难,这些用工业硫磺熏制的枸杞,最终流入了火锅店、小药铺、茶包甚至枸杞酒等市场,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官方迅速响应:成立专班,彻查违规
面对央视的曝光,青海省格尔木市和甘肃省靖远县迅速行动,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涉及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核查。
格尔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工作专班迅速行动,对违规商户进行了突击检查,并查封了部分问题产品,格尔木市还表示将依法严惩违法责任人,并将后续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以儆效尤。
甘肃省靖远县委、县政府同样高度重视此事,成立了由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全县范围内的枸杞生产加工销售问题进行专项排查,靖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报称,将彻查枸杞种植加工环节的相关问题,对于违规违法责任人将依法严惩,靖远县还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枸杞生产加工销售问题的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枸杞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监管:源头治理,守护食品安全
“硫超标”枸杞问题的曝光,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青海和甘肃两地政府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治理枸杞生产加工中的违规行为。
两地政府将加强对枸杞种植户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种植户了解焦亚硫酸钠和工业硫磺的危害性,自觉抵制违规加工行为。
两地政府将加大对枸杞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通过日常巡查、抽检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查处违规生产加工行为,鼓励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推动枸杞产业健康发展
尽管“硫超标”枸杞问题给枸杞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青海和甘肃两地政府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枸杞产业健康发展。
两地政府将加强枸杞品牌建设,提升枸杞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等方式,提高枸杞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两地政府将积极引进和培育枸杞深加工企业,推动枸杞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通过开发枸杞保健品、枸杞饮料等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拓展枸杞产业的发展空间。
“硫超标”枸杞问题的曝光虽然给枸杞产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为青海和甘肃两地政府加强监管、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契机,相信在两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枸杞产业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